铝板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政府在政策引导、资源配置、技术攻关、市场培育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。以下从政策框架、技术创新、资源循环、金融赋能、国际协同五大维度,结合地方实践与国家战略,提出政府支持的具体路径:
能效与环保标准:参照《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》3,制定铝板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,要求新建项目达到能效标杆水平(如电解铝直流电耗≤12500kWh/t),推动企业淘汰高耗能设备(如自焙槽)。
低碳产品认证:建立 “低碳铝” 认证体系,对使用再生铝比例超 30%、绿电占比超 50% 的企业颁发认证标识,纳入政府采购清单。例如,广西百色市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励7。
循环经济标准:推广《铝灰湿法综合利用团体标准》2,规范废铝预处理、熔炼工艺,推动赤泥综合利用(如广西百色赤泥利用率达 13.16%4)。
再生铝保级利用:支持侧井炉、双室炉等高效熔炼技术,突破废铝预处理(如激光除漆)和成分精准控制难题。例如,南山铝业采用侧井炉技术,铝屑保级利用率达 95%3。
清洁能源替代:推广水电铝、风电铝一体化模式,建设 “光伏 - 储能 - 铝生产” 示范项目。云南铝业通过绿电交易降低碳足迹,生产周期缩短 40%3。
材料创新:设立 50 亿元产业基金,支持航空级 7055 铝合金(疲劳强度目标 380MPa)、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(导电率提升 20%)研发。如中铝材料院 6B05 合金通过欧洲专利授权3。